波兰排协主席:张景胤加盟格但斯克俱乐部意义重大******
新华社华沙2月2日电(记者张章、陈琛)波兰排球协会主席塞巴斯蒂安·希维德尔斯基2日说,中国国手张景胤加盟波兰排球俱乐部意义重大,将有助于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波兰排球。
23岁的张景胤身高2米07,司职主攻,在刚刚结束的中国排球超级联赛中帮助浙江男排夺得季军。波兰格但斯克俱乐部日前官宣了张景胤的加盟,他最早可能在11日联赛对阵卢布林时首秀出场。
希维德尔斯基2日在接受波兰媒体采访时表示,张景胤的加盟不仅对格但斯克俱乐部是一件重要的事,对波兰排球联赛同样意义很大。“虽然波兰排球在欧洲和世界排坛已经有一席之地,但是我们始终致力于推广波兰排球。我相信中国国家队最优秀球员在格但斯克的表现将让世界提高对波兰联赛以及今年7月将在格但斯克举行的男排国家联赛决赛的兴趣。”他说。
格但斯克俱乐部总裁达留什·加多姆斯基对张景胤的加盟同样充满期待。“我们非常高兴中国排协和张景胤选择了格但斯克,也希望我们俱乐部能够为在中国推广波兰排球出力。”他说,“我相信张景胤能够在我们的联赛中、在格但斯克,感到非常愉快。”
排球在波兰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是仅次于足球的最受欢迎的运动之一。波兰男排目前排名世界第一,波兰排球联赛也是世界顶级排球联赛之一,共有16支球队,格但斯克目前在少赛一场的情况下排名第七。
(来源:新华网)
中国旱作农业源自何处?专家称至少包括黄河西辽河两个起源中心******
资料图:刘国祥研究员在第六届世界小米起源与发展会议上做报告。 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中新网北京12月27日电 (记者孙自法)农业起源和人类起源、文明起源一道并称为考古学研究的三大课题,其中,农业包括旱作农业和稻作农业,中国旱作农业如何起源、从哪里起源等问题,长期以来在学界有一定争议,也备受关注。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刘国祥研究员看来,中国旱作农业可能不只有一个起源地,至少应包括黄河流域和西辽河流域两个起源中心。
资料图:内蒙古敖汉旗一处小米种植基地。 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赤峰市及敖汉旗政府等共同主办的第九届世界小米起源与发展会议,12月27日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行。刘国祥以《敖汉旱作农业与西辽河流域史前文明》为题作学术报告指出,传统观点认为,地处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是旱作农业的发源地,但西辽河流域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沟遗址炭化粟、黍遗存等发现,引发出关于中国旱作农业起源问题的新思考。
刘国祥说,目前许多学者认为,西辽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多变性和不稳定性,会使人类具有食物短缺的压力,当地的草原生态系统虽较为干旱,但河流仍能提供充足的水源,加之粟、黍的生命力顽强,完全具备农业发展的条件,非常有可能催生原始农业的产生。因此,中国旱作农业可能不只有一个起源地,至少应包括黄河流域和西辽河流域两个起源中心。
从考古学文化视角,中国北方旱作农业发展历经小河西文化时期(距今约9000-8500年)的萌芽阶段、兴隆洼文化时期(距今约8200-7200年)的形成阶段、赵宝沟文化时期(距今约6700-6400年)的发展阶段、红山文化时期(距今约6500-5000年)的成熟阶段、小河沿文化时期(距今约5000-4000年)的过渡阶段、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距今约4000-3400年)为鼎盛阶段。
资料图:内蒙古敖汉旗展示当地小米磨制过程。 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他建议,今后应继续加强田野考古工作,围绕敖汉旱作农业系统,以河流为中心,系统获取土样,通过炭化籽粒建立当地旱作农业系统谱系,加强旱作农业系统的保护与延续。
刘国祥表示,兴隆洼文化兴隆沟遗址浮选出土的炭化粟和黍,经中外三家不同的碳十四实验室年代测定,证实兴隆沟出土粟的年代距今约7650年,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小米实物遗存之一,也是唯一经过精确年代测定的最早的小米遗存,表明当地是以粟、黍为主的旱作农业起源地。英国剑桥大学马丁·琼斯教授到敖汉旗兴隆沟遗址进行考察,也得出欧洲小米是由中国西辽河流域最早栽培并由东向西传入的研究结论。“考虑到兴隆沟遗址所处位置,其很有可能是小米向欧洲传播的起始点”。
即将到来的2023年已被联合国确定为“国际小米年”。刘国祥认为,“国际小米年”将提供机会引导政策关注,从而为敖汉小米等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新起点。同时,“国际小米年”也将推动对旱作农业考古文化更深入的研究、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